第一篇 巴甫洛夫 第一章 童年的劳动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巴甫洛夫

19世纪中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社会经济百孔千疮,遍体鳞伤。农奴制度束缚下的农村,更是落后到了极点,农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收获的绝大部分要向各级政府和地主缴纳租税,自己所剩无几。农民的生活简直是悲惨到难以形容的地步了。然而,为了活命,又别无他路可走,也就只好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耕耘着。

农奴制度统治下的俄国中部小镇梁赞,也和广大的俄国农村一样,村民绝大多数以种地谋生。

小镇的中心有几座石头砌的房子,那是政府和教堂所在地,其余地方都是一排排的木头房子,在杨柳荫下的道路之间整齐地排列着。

这里有两条大河,一条是特鲁别日河,一条是奥卡河。河的两岸到处可见满载货物的平底船、木筏和小船。河岸的近处,人们为了防止河水的侵袭而栽上了柳树。由于多年的河水冲刷,一些柳树的根都露在了外面。河岸的远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地,每逢夏季,小镇的居民就可闻到大牧场花草的芳香。

1849年9月26日,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就出生在这风景秀丽的梁赞小镇的一个牧师家里。父亲彼得·巴甫洛夫是乡村的小牧师,跟城里的大牧师相比,无论是地位还是待遇都有天壤之别。乡村牧师是俄国教会里最低级的职位,它和农民也差不了多少,少得可怜的薪水不足以维持家庭生活,因此还得经营土地。伊凡·巴甫洛夫的父亲头脑灵活,知书达理,很能挣钱。他栽种果树和蔬菜,丰收年景收入在小镇上也算是较多的。母亲在家里操持着家务。

彼得·巴甫洛夫虽然家庭收入在该镇较高,但家庭生活未见多宽裕,其原因就是家庭人口多。他自己有4个孩子:伊凡·巴甫洛夫和他的姐姐及两个弟弟。他还收养他两个弟弟的孩子,一个弟弟以好斗而远近闻名,在一次斗殴中被暗器击伤致死,他的家庭就托付给了事业上一帆风顺的哥哥彼得·巴甫洛夫。他的另一个弟弟只顾吃喝玩乐,不管家人死活,结果后来成了流浪汉,他的孩子无人照管,也只好来到伯伯家。

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只靠两个大人的劳动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于是父母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吃闲饭,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伊凡·巴甫洛夫是家中的长子,帮父母干活更是责无旁贷。

种植蔬菜,需要疏松的土质,要求人们必须经常翻地。在绿色的田垄间,常常可以看到巴甫洛夫父子一前一后地劳作着。父亲身上的那件衬衫闪现着一片片的白色汗斑;儿子光着膀子,不时地用手去抹头上和脸上的汗珠,由于手上沾满了泥土,所以脸上和身上也出现了一道一道的黑印。

父亲翻了一垄又一垄,不知比他多翻了多少垄。这时,他对父亲打趣地说:

“爸爸,看谁先翻完这一垄?”

“好,咱俩比一比!”

两个人甩开膀子,只听见铲子铲青草茎发出的嚓嚓的响声和啪啪的铁铲拍土的声音。

“孩子,你翻完的时候,说声‘到’。”父亲从容不迫地低声说。

父子俩紫赯色的脸上渗出了汗珠,一滴一滴地滴在地上,但谁都顾不上擦。父亲一边翻地一边扬着一双浓眉说:

“不行啊,我的孩子,你把父亲当老人看待,那还早着呢!”

结果,父子俩几乎同时到了终点。父亲先扔开铲子,伸直了腰杆说:

“不顶事儿啊,好强的人,还得多吃点饭才行。”他朝着心爱的儿子微笑着。

“反正你也没把我丢下。”儿子不服气地辩驳着。

他们各自揩去脸上的汗,坐在田垄上休息了一会儿。头上的太阳像火炉一样,他们的汗擦也擦不完,伊凡·巴甫洛夫后背上仿佛已经汇成了一条汗水的小溪。

父子俩在田垄间开始了午餐,他们打开了饭包,一人拿起了一个面包,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是那样的香甜。

梁赞的农民比其他地方的农民有一点优越的地方,就是夏季割草季节,每家可以分得一块草地,把草割下来,晒干以后可以送到草市上去卖。

划给神职人员彼得·巴甫洛夫的是奥卡河河湾牧场的一块草地。割草的季节到了,各家各户都用尽全力割草,因为得赶晴天,一边割一边晒,如果过了季节,草就枯萎不好割了。

巴甫洛夫家也不例外,每逢割草,也都是全家出动。伊凡·巴甫洛夫的小手拿镰刀都有些费力,可他还是坚持割着。细嫩的小手被草划了一道又一道口子,在阳光的暴晒下变得又红又肿。有时草丛中有水,他就和父亲一样,全天泡在水里。草丛中的蚊虫还不时地向他们偷袭,所有这些他都顶住了。一天下来,他累得精疲力竭腰酸背痛,晚上睡觉时还梦见白天的情景,不停地呼喊着。

父亲和母亲看着孩子累成这个样子,心里十分不好受,但为了从小锻炼孩子,使他长大后能够迎战艰苦的生活,他们还是希望孩子坚持下去。

伊凡·巴甫洛夫似乎看清了父母的用意,因此他能坚持到十分就绝不在九分的时候停下来。他的手拿面包都费力,但他仍然坚持到这场大会战的最后胜利。

在父亲的苹果园里,每逢丰收年景,苹果堆积如山。这些苹果有的要晒干,有的要装在筐里拿出去卖,巴甫洛夫就整天在苹果堆里挑来挑去,累得腰酸腿痛。

有一天,父亲让伊凡·巴甫洛夫和弟弟德米特里挖树坑。兄弟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坑挖好了,可父亲突然过来说,原来的距离计算错了,还需重挖。德米特里说什么也不再挖了,他声称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伊凡·巴甫洛夫没说什么,拿起锹来,一锹一锹地开始重挖。德米特里看到比他干得多的哥哥二话没说自己干起来,觉得不好意思,就也和哥哥一起重新干了起来。这时父亲过来示意他们停下,说是有意要培养他们的耐性而叫他们重挖的。德米特里听后把锹一扔,抱怨着父亲,一边往家里走,一边不停地嘟囔着。伊凡并没有说什么,父亲朝他点头微笑,他也会意地朝着父亲微笑着。

伊凡·巴甫洛夫不仅干着屋外的活,在家里也力所能及地帮着母亲做家务,劈柴、打水、生炉子,他样样都干。直到垂暮之年,不论住在什么地方,他总是亲自动手生炉子,而且干得干净利落。他常生气地唠叨:“现在的青年人连炉子都不会生。”他对自己的技术颇有几分得意。

童年时代的体力劳动,练就了伊凡·巴甫洛夫健康的体质,他身材魁梧,有非凡的力量。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以后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常常是整天、整夜地工作着。据他自己回忆,75岁以前,他从来没有感觉到疲劳是什么滋味。

他是跨世纪的科学家。他经历了沙俄、苏俄和苏联三个历史时期,目睹了1905年革命,1917年2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劫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统治的腐朽,社会经济的落后,科学工作简直到了难以进行的地步。社会动荡,更给他的实验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俄国的一些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纷纷奔向国外,去寻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伊凡·巴甫洛夫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一些国外的科学家纷纷给他写信,信中说凭着他这些科学成就和他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在国外的收入是俄国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他都婉言谢绝了。

朋友看到他的家庭生活有困难,就合凑几个钱给他,原意是让他解决家庭生活的危机。可他说我现在不是生活得好好的吗?他把钱还给大家,大家不肯收,于是他就用这些钱买了一大群准备实验的狗。

在卫国战争期间,巴甫洛夫的实验室同样出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他领导工作人员顽强地克服了困难。

1919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纷纷扬扬地覆盖了彼得堡的房屋和街道。巴甫洛夫很早就来到了实验室,和看门老头马克西姆问好后就走了进去。实验室由于没有木材,已经几天没有生炉子了,这一点,巴甫洛夫并没怎么在乎。只见他穿着大棉袄,戴着棉帽子,用嘴里呼出的热气温暖着双手。

使他焦急的是,做实验用的狗愈来愈少了,一是没有正常的来源——花钱也买不到狗;二是食物不够,加上屋子冷,一些狗死于饥寒交加。但是没有狗是不行的,如果这样,实验室里的工作就要停止了。

他看着仅存的几条狗,思索了好一阵子,然后站了起来,擦擦手,穿上了白色的工作衣,对同事们严肃地说:

“必须工作,先生们。要知道,我们的责任就是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实验,不停地研究。”他走进手术室,几位助手也跟了进去。

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权,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心里仍然想着人民,想着祖国发展所必需的科学事业和科学家。

巴甫洛夫进入实验室之后,外面的雪仍在纷飞着,这时一个瘦长的高个子的人站到了门口,他亲切地向看门的马克西姆打招呼后,请求见一下巴甫洛夫。马克西姆冷冷地打量着来者,慢吞吞地说:“你想见巴甫洛夫,可以见,不过要等一下,他正在做实验。”

来人在门房里摘下帽子,正打算脱大衣,马克西姆说话了:“不用脱大衣,实验室和办公室都没有生炉子,木材不够用,里面和外面也差不了太多。”

“木材不够——是吗?”来人眯起了眼睛,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

“他还笑呢,人家愁都愁不过来。”老头正寻思着,来人已经越过门槛,走进了实验室。马克西姆急忙跟了进去:“请问您是哪一位?不穿白大褂是禁止进实验室的。”

客人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叫高尔基,是巴甫洛夫院士工作协助委员会的委员。”

原来,高尔基是受列宁的委托,特意前来看望巴甫洛夫的。巴甫洛夫见高尔基来了,急忙放下手中的实验工具,快步迎了上去。

“亲爱的巴甫洛夫,是列宁派我来的,列宁要我转告您,他对您的研究工作评价很高。我们国家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人,特别是在革命以后,在现在……”

巴甫洛夫有些激动了,他站起来,然后又坐下。他没有想到,列宁和苏维埃政府这么关心他的工作。并对他的生理学研究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他知道现在整个国家都处在极度困难的时期,他想:自己眼下的困难与国家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无论如何也应该克服。当高尔基问起他需要什么时,他只回答需要狗,因为没有狗,实验将要停止。高尔基问还需要什么。他却说什么也不需要了。

“亲爱的高尔基先生,请原谅我打扰您二位的谈话,现在需要木材,您看,试管里的胃液都冻了,水管子也冻坏了。”看门的老头不知什么时候从后面赶上来插了一句。

当高尔基想给巴甫洛夫个人一些补助时,他坚决拒绝。在他看来,除了狗之外,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童年的艰苦劳动,使巴甫洛夫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他的一生,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永无休止地工作着,劳动着。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 - 第一篇 巴甫洛夫 第一章 童年的劳动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