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代国家管理的智慧法则

(1)超越了时代的治国思想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立国的思想的根深蒂固。

但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形成,却始终面临着商业文明的挑战,这种挑战比我们想象得更早、更持久,对我们的影响也更深远。

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一个被称之为商的部落灭亡了夏王朝,建立起了商王朝。商王朝以三足乌为图腾,他们因为驯服了牛和马,从此就放弃了农耕作业,赶着牛车和马车来往于各个部落之间,专门从事商品交换。从那以后,人类历史上就有了“商人”这个专有词语,这个词语从特指商部落的人,最终被赋予了明确的现代含义。

600年后,商王朝被另一个以农耕为特色的部落周所灭亡,这就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周王朝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周王室大封天下,分疆裂土,延续了整整791年,直到被秦王朝统一中国,彻底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设立了更为先进的郡县管理制度。

秦始皇沉浸在他的功业之中,却忽略了此前的中国人从未曾有过治理如此庞大国家的经验,王朝的崩溃倏忽而来,楚汉相争之后,西汉帝国取秦而代之。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国家管理上沿习了秦王朝高效率的郡县制,但在治国思想方面,却倾向于农业文明,视商品经济为洪水猛兽,他禁止商人做官,禁止商人骑马,不允许商人穿华丽的服饰,希望以法律手段保持王朝的农业特色。

刘邦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刘恒,因为精于黄老之术,轻易的获得权力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但是,当汉文帝将他的无为而治思想拿来治理国家的时候,却为王朝引发了争端。

汉文帝的无为,使得封王们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吴王刘濞,他垄断了天下的采盐业,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吴王刘濞就有了问鼎天下的野心。及至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继位的时代,在中央政府削弱地方势力的努力失败之后,终于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战乱平复之后,王朝发现了中国治理的一个严峻问题:

无为之治的传统思想已不足以解决庞大国家所出现的问题,治理国家需要更为先进的理念。

但直到个人风格强烈的汉武帝时代的来临,新治国理念的实施,才成为了一种可能。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北征匈奴,南征百越,为中华民族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但是连年的战争,百姓死于战场,农田大面积的荒芜,国家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地步,这迫得汉武帝不得不发布诏书遣责自己,称自己行为孛谬。

但是轮台罪已诏只是汉武帝自我批评争取民众支持的手段而已,借助连年战争所带来的国家财政枯竭的现状,汉武帝就势颠覆了高祖刘邦的错误决定,任用了长安城中一位大商人的儿子桑弘羊为助手,设立了盐铁及酒类的国家专营制度。

对重要战略资源的国家专营,使得国家的行政治理率先走上了现代化之路,这种超前了两千多年的先进管理体制一经出现,就赋予了王朝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此后的中国,朝代变更繁复,帝王如走马灯般轮番登台,但这种超前的国家管理技术,却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中国皇权制度能够延续两千年之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管理制度的超前与先进,仅以《盐铁论》这本书为例,书中许多的治国思想及观念,至今仍然被西方的发达国家所采用,这座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穿透了时光的阻隔,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那么,《盐铁论》这部治国宝典,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2)治理国家的智慧宝典

我们说《盐铁论》这本书是部治理国家的智慧宝典,不是因为这部书中提到了盐铁及酒类的国家专营,相反,而是这部书以此为契因,围绕着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举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贸易、金融、民生,官吏……凡属国家治理的领域,都在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些超越了时代的智慧与思想,在历经了2000年之久的岁月洗历之后,于今天而言更具借鉴价值。

我们随意在书中摘取一句: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这句话,恰恰是现今国际大势情形之下的列国贸易战的核心要义,举凡国家之间发生贸易战争,我们都能够听到这穿透2000年的时光而来的智者的训诫。

这样的一部智慧宝典,其实用价值如何形容,也不过份。

而我们能够获得这一纯粹东方智慧的价值性思想,也是有其历史契因的。

自汉武帝刘彻死后,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大将军霍光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同为“托孤之臣”,这二人之所以入选托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彼此不合,臣子打架,帝王无忧——这赤裸裸的权力智慧在《盐铁论》中同样有所涉及。

为了打击政敌桑弘羊,在大将军霍光的秘密推动之下,朝野之间要求废除国家盐铁及酒类专营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最终演变成了六十多名读书人进宫,舌战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者桑弘羊的重大历史事件。

主持这场进朝野论战的是丞相田千秋。

论战的主题是是否应该废除盐铁及酒类的国家专营政策,但由于这个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讨论这个问题就必然涉及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形成如今这样一篇宏大的治国财经思想全景。

主张国家对盐铁及酒类进行专营的,是桑弘羊及执行这项经济政策的部属们,他治理国家的法家思想与其对手的儒家思想形成了这次论战的思想背景。

桑弘羊方是这次论战中的国家干预派,他的对手是来自于民间的儒家知识分子们。

虽然在治理国家的思想观点上桑弘羊明显领先,但朝廷最终还是被迫向儒家知识分子们做出了让步,废除了国家对酒类的专营制度。而桑弘羊本人,也在一年后于朝廷上的政治斗争中失败,最终被杀。

桑弘羊虽然身死,但是他的盐铁政策却长久的保留了下来,这一思想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思想的肇始与开端,《盐铁论》中有许多富真知灼见的经济思想,至今我们仍然能够在现代经济学的著作中发现桑弘羊的影子。

(3)60个回合的智慧撕杀

在这次盐铁会议上,民间学者与桑弘羊等官吏你进我退,唇枪舌剑的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当时的学者桓宽依据会议时的纪录写成了目前这本《盐铁论》。

所谓的60个回合的智慧厮杀,也就是以不同视角对于治国财经思想理论的60个问题的探讨,需要说明的是,这60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相反,鉴于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千古不易的交易法则,两千年前时的人类交易行为、思维与动机,与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盐铁论》中所涉及到经济观念及思想,至今还有研究的价值。

说清楚些就是,盐铁论上所争论的问题并没有过时,任何时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争吵声,我们都可以在这本最早期的“财经秘笈”中找到原始的范本。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儒学大师梁漱溟就曾因为向毛泽东主席提出“行仁政”的要求,而摆在新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却是实现工业化,这样一来,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就有了分歧,并终于导致了两人之间激烈的争吵——实际上,这种争吵不过是《盐铁论》中的场景再现而已。

从两千多年前吵到现在,连是否应该“行仁政”都没吵出个眉目来,可知道这国家的治理所涉及到的是非并不多,涉及到的利害却不少。

属于道德范畴的是非立场易于取得一致,但经济行为中的利益调整,却多不过是社会各阶层的博弈与合作,这种利益的调整本身就决定了冲突与争论在所难免,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始终面临着对诸多的经济学命题的痛苦思考之中。

这60个回合的艰难撕杀,所表明的正是我们所面临的60个两难选择。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总有些东西我们不得不牺牲。

如果做不到避免牺牲的话,那我们的选择就只能将牺牲降到最低。

《盐铁论》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于痛苦中艰难选择或是放弃的智慧篇章,那些让古人们走投无路陷入绝望的问题,都曾困扰过我们,都曾让我们食不甘味,坐卧不安。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盐铁论》这本书里你不可能找到任何现成的答案。

经济学没有答案。

只有智慧。

是为序。

年月日。

资政新篇:盐铁论中的智慧 - 前言:现代国家管理的智慧法则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