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97****502

i97****502

LV1 2016-08-31

【时光清浅,花不语】

作者:i97****502

作品简介:这世界本是镜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12 票
  • i97****502

    i97****502

    楼主 LV1 2016-08-31
     时光清浅,花不语   每个人都有许多种理由善待自己,每个人都曾采撷岁月的细碎编织过一首氤氲着淡淡芬芳的小诗,每个人心里那个最柔软的角落都盛开着那么一朵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   也许我们误读了他,只以为他的爱源于对世人的悲悯,只认为他是普度众生的佛。然而他却道“生命是一场风花雪月的痛。”,他执着一个镜花水月的传奇。也许彼一世,他还会再来,也许就坐在你的身边,当你不经意抬起头时,看到那微微一笑的容颜。   每一朵花从枝桠纷然落下,飘零的是一个生命的轮回。花开,花落,缘生,缘灭。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静静地绽放在忘忧河上,聆听清幽的梵唱,散着淡淡的幽香。“看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生命,原本是如琉璃般晶莹剔透而深深震撼着人们心灵的纯粹的美丽的存在,如光芒般闪耀。可是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个体的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而活;我们不是为了纯粹的生命在活,而是作为财富、权力、地位、名声而活。为了这些,我们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头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虚无缥缈的云烟而已。但仓央嘉措早已参透,人生在得与失,苦与乐,悲与喜之间不断轮回徘徊,无论成败得失,无论悲喜哀乐,无论精彩平淡,无论贫富骄奢,一切都是如期而至的缘,一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   最是那一池静谧无波的清水,水中红莲若隐若现。我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从何处去。死生皆虚妄,不过贪图一时欢乐。享乐苦,何以欢。你或许不知放纵的快乐便是极致的痛苦。一幕一幕前尘往事如风雪过境,千鹤纷飞,莲花开了人却已不再。那么就让我足踏青莲,循着梵音,跪在佛祖面前,成为那朵凡尘最美的莲花。   每个人的一生,真实而美好。你所拥有即拥有,失去却不意味着失去。你的失败与伟大,新生与寂灭,犹如花开花谢,简静自持,珍贵隽永。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浮躁喧嚣的都市,这世界本是镜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每一朵花都有她的故事,那芬芳弥漫在没有方向的风里,徘徊在雨后湿漉的悠长的小巷,埋葬在一个人刻骨铭心的记忆里。“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曾记否,黛玉轻捧落红,小心翼翼地将这细细碎碎的灵魂,埋入松软的褐色泥土里,嵌入声声轻叹里。那一掬让人留恋的淡红,宛如漫天的绯色记忆,一如那朱红雕梁砌成的楼阁,空楼依旧,只是人已不在。   何必空叹生命的卑微,命运的飘零呢?何不如泰戈尔般“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是的,生命轻狂而不知疲倦,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厌恶,被怨恨,被放弃。我们知道“有些瞬间无法把握,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于是,我们期待穿过失血的静脉,驻守岁月的信念,在另一个时空,遇见另一个自己。是的,我们应当“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以一生的激烈与纯然,渲染成毫无怨悔的耀眼夺目的那抹红;我们应当“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以最后的从容与清傲,铺垫成毫无遗憾的映照尘寰的来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命本是一个顺其自然的奇迹,然而这奇迹中却有太多酸甜苦辣;生命是一个来自亘古的神话,其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见证着生命的唯一。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鲜艳;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绚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不一样的事物,拥有不一样的成功,何必为了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忘记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谁的前传,也不是谁的续集。   心为花,情为叶。花开生香,叶展凝碧,花如笑靥,叶若浮萍。偶遇一场盛世花开,唯有飞雪落落倩影;恰逢一时叶落繁华,仅余黄昏剪剪碎影。一季花开,一日叶落,盛世繁花一世界,山水浅叶一菩提......时光清浅,花不语   像缪塞诗里所写的一样“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里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雏菊那素白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着,就像是一曲淡雅的歌,在你我的心里泛起圈圈涟漪,那种温柔的情愫,那种缄默的告白,正如雏菊的花语“深藏在心底的爱”。   韩影《雏菊》不是你打开窗就能看到的风景,而是你在歌声中闭上双眼脑海里那些素白淡雅的灿烂和忧愁。那是早上你来过留下过弥漫过的雏菊的清香,是云画的倾城月光,是记忆中那盛放在发丝里的花儿,透过窗户那抹九月的阳光,散落成地上小砖格的碎影。   那年的秋天,弥散着火药味的城市,像秋日阳光般温暖的灵魂,这两个男人,在同一个女人身边出现了。画家惠瑛每天都会去广场上给人画肖像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唯一能支撑她活下去的,就是对初恋的回忆。每天的同一时间,都会有人给惠瑛送来一盆小小的雏菊,这让惠瑛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正佑是一名国际刑警,为追捕一个杀手来到了这个城市,但他却先被纯真善良的惠瑛俘获了。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正佑静静地坐着,让惠瑛给他画肖像画。两人的脸上,满是幸福的味道。然而还有一个人,一直躲在暗处,痛苦地看着惠瑛和正佑那幸福的模样。杀手朴义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那个每天给她送雏菊的人,守护在惠瑛身边。他让惠瑛帮他画画,然而惠瑛画到一半却无法继续。绝望的朴义发现,她画的竟是另一个男人的脸。这份无法开始纠缠不止的悲伤的爱情,当盛开着雏菊的画上溅满了鲜血,宣告了终结。   我们所梦寐以求的爱,原来近在咫尺,却惘然不知。正如惠瑛一样只是无言看着他,在这陌生都市里,日复一日绘画着爱。期待雏菊的芬芳,伴着他骤然而来,此刻虽然太迟。雏菊的花语,如同惠瑛一样,“等待中的爱情,那还未开始如雏菊般小心翼翼期待着的爱情,当我终于遇见你,却诚惶诚恐,患得患失,害怕这份爱会骤然消失”;雏菊的花语,如同杀手朴义一样,“无法诉说的爱情,比可以告白的爱情,更缄默,更殷切。”;雏菊的花语,如同刑警正佑一样,“醒悟得太迟的爱情,比永远无法相见的爱情,更令人悲伤。”    数着一片一片剥下来的花瓣,在心中默念,爱,不爱。 直到最后一片花瓣剥落,我们或许才有勇气去承认那份一直藏在心底默默守护着的爱。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席慕蓉曾说,“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这一切,都是属于花的故事,也是属于我的故事,关于我那些逝去的时光的故事。每次当我回想起那些温柔的花朵的时候,它们却总是依旧长在那有着淡淡的斜阳的高山上,盛放着,清纯而又洁白,在灰绿色的暮霭里,展现出一种永亘不变的无法触及的美丽。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