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59****400

i59****400

LV1 2016-10-19

【二子乘舟】

作者:i59****400

作品简介:根据《诗经》中《二子乘舟》改编,讲的是卫宣公时,太子姬伋与公子姬寿的故事。如师如父的异母兄弟,卫宫之中不可避免的亲情裂痕。短篇古风,望你喜欢。

15 票
共11条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19
        莘野的一处河畔,立着一位锦衣华服的美貌妇人,面水而歌。    渺远哀彻的齐音反反复复,闻者莫不动容。    妇人宽大的衣袖和礼服的裙摆被秋风吹起,而她的一头青丝却被高高绾起,插着满头珠翠,丝毫不曾为这风所动。如同她的歌一样。    一名着绿衣黄裳的侍女走到她身边,轻轻为她披上轻裘,温声道:“夫人,起风了。齐王派来相迎的车马已候了多时,是不是……”    歌声止住,那女子转过身来,直视着身后的侍女。虽是三十余岁的年纪,可她的面容明艳动人,远胜过卫宫那些十六七八的娇憨少女,哪里看得出是生育过两位公子的妇人?    只是一双眼睛里,尽是虚无与空洞。    侍女只看了一眼,便低下头去,不敢再看。    不知过了多久,略带些沙哑的齐音传来:“寿儿是就在这里被杀的。”那位侍女闻此,只得噤声。    齐僖公薨,太子诸儿继位,新齐王闻得姐姐宣姜在卫国三年内丧子丧夫,特意差人将她请来,明面上是贺新王登基,实际上也不过是想让她离了如今正如漩涡一般的卫国,出来散散心而已。    可是船到了莘地,夫人却不愿离去了,一直对着河水唱着同样的一首曲子。    侍女心道:虽然公子寿已亡故了三年,夫人还是难以忘怀。毕竟当年母慈子孝,夫人和公子寿感情笃深。    不要说是她这在卫宫侍候多年的婢女,就是见过公子寿的卫国百姓,也时常怀念举止之间有着淇奥之风的公子寿。更遑论与公子寿血脉相连的夫人。    “罢了。杜若,走吧。寿儿与姬伋如此要好,怕是永远不会原谅我这个母亲了……”她那双虚空的眼睛里忽然又充盈着哀怨,喃喃道:“你听,我在这里唱了这么久,他一句都没有回我……除了风声,什么都没有……”    杜若不知如何开解宣姜,只得应一声“诺。”事实上,虽是催促夫人离开,但她在扶宣姜上马车时,却再次回首望了一眼开阔的河面。天朗气清,一片空明。    恍惚间,杜若眼前又浮现了那年竹苑之中,前太子伋击筑,公子寿舞剑的情景。    只是想不到,那也是他们二人的最后一次欢聚。    ……    马车辘辘向前,向着临淄行进。杜若看着枕在自己腿上睡着的宣姜,不由生出一丝感慨来。    如当年的卫国使臣对卫宣公所言,宣姜夫人的确是“齐女有绝世之姿”。    此时的包裹在华服里的夫人更是宛如最精致的白玉。    那么美丽,那么脆弱。    正在杜若遐思之际,宣姜梦中皱了皱眉头,梦呓道:“寿儿、寿儿……”    良久之后,杜若轻轻地叹息一声,如眼前金兽炉里袅袅升起的青烟一般,片刻之间,又消散了。
    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19
    一    “公主,约莫半个时辰之后,我们便可到新台了。”    二十年前,同样是在一架华贵的、饰满红色帷幔的马车里,年方十四的杜若笑眄着一旁端坐着的宣姜,打趣道:“听闻卫太子伋品貌端正,温柔敦厚而有文才。卫虽小邦,来日公主却可贵为卫王后,倒也是一桩好姻缘。”    宣姜却立即红了脸,道:“王后夫人,又有何妨?齐王一个庶出的女儿,不过是两国之间结为同好的礼物。至于我,能找到一个年纪、品貌都相配的称心可意的人儿就好……”    杜若闻言笑得更欢了,“卫王为了太子伋娶妻,还特意于黄河边建了座新台。重宫复室,雕栏画栋。可见卫国是看重公主您的呀,您可不要妄自菲薄。”宣姜又红了脸,在马车内与杜若笑闹起来……新台   “长公主,不好了。”杜若急急忙忙从殿外奔进来,看见一身火红嫁衣,对镜自览的宣姜,便是一愣。但她随即便对宣姜附耳道:“我方才在殿外偷听到卫宫人私语,原来卫王早已派太子出使宋国。今日要来的娶公主您的不是太子,而是卫王!”    “你说什么!”宣姜遽然变色,“可不得胡言乱语,卫右公子与父王相约,是将我配予太子的……”    杜若跪伏于地,道:“奴婢不敢,还请公主尽快逃离新台,将卫王失信的消息传回齐国。”    “如此说来……此事是真的了……可随我来的齐人具在别馆。此处尽是卫人,我要怎么逃?”宣姜垂首,掩面而泣。    杜若正欲上前,不料殿外寺人的传报声传来:“卫王驾到。”二    卫王与宣姜居于新台三年,宣姜诞下二子,长曰寿,次曰朔。    卫王有易储之心。而寿年岁尚幼,兼之太子伋温柔敬慎并无过失,遂暗将寿托于左公子,异日扶为君。卫宫 竹苑    竹苑之中,姬伋手持一竹节,教一小儿舞剑。    垂髫小儿身着宽大华服,粉团一般。手里也拿着一竹节,学着姬伋的动作,憨态可掬。    四周的寺人婢女见他的动作可爱,皆是暗隐笑意,而姬伋已是轻笑出声了。华服小儿面有不忿,嘟嘴道:“太子哥哥也取笑寿儿。”    姬伋放下手中所执竹节,蹲在小儿身边笑道:“寿儿这两日实有长进,”又站起身来,对众寺人婢女道:“寿儿尚幼,自然如此,你们应多加鼓励才是。”    众人应诺。宣姜宫中    五岁的姬朔依偎在母亲怀中,胖胖的小手摆弄着宣姜颈上的璎珞,眉头学着大人皱起的模样委屈地道:“哥哥整日与太子伋待在一起,都不和朔儿玩。”    宣姜逗弄儿子的手一顿。    姬朔见母亲迟迟未有回应,抬头望去,只见宣姜对着虚空发愣。    “母亲?”小姬朔探问。    “没事,”宣姜摇摇头,道:“寿儿和太子学剑,是左、右二位公子与你父王商议的。若朔儿愿意,也可随你哥哥去学剑。”    小小年纪的姬朔这时却突然嗤笑一声,让宣姜大为意外。    姬朔道:“我为什么要和他学剑?太子伋的生母夷姜本是祖父的姬妾,现如今虽同母亲一样是夫人,身份却比不上贵为齐国公主的母亲。而今父王有了母亲,又冷落了夷姜夫人。太子目前,所依仗的不过是右公子的扶持和太子之位而已。我若要学剑,可要找比太子更好的师傅。”    宣姜却沉了眼帘,连自己的儿子都这么看,那外人关于自己的事,自然传得令她更难以想象了。    齐国的公主?    当日她父王得知卫王强纳自己为夫人时,虽曾因卫王失信说过攻卫之言,却并未真的为她这个长公主兴兵。明明是被迫至此,却还有人艳羡自己的地位,自己平白地招来嫉恨。    可是朔儿这么小,又懂得什么呢?
    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19
    三十年后    姬伋生辰,设宴,诸公子在席,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左右二首席,一为右公子,一为公子寿。如今公子寿已束发,愈发有君子淇奥之风,举止之间,温润有礼。    “太子与寿儿交好我等早有耳闻,如今寿儿与太子更为相似了。”一公子举酒而立,对太子伋笑道。    姬伋微笑,亦是举杯一礼,将杯中酒酿尽数饮下,涓滴不剩。    公子寿一笑,对那公子道:“寿有幸承蒙太子和左公子教导,受益匪浅,自是与他们二位相似些。”    堂中众人具是一笑。    唯有一旁的公子朔垂眸看着手中酒杯里的佳酿,勾了勾唇角。宣姜殿中    一只羽翠金冠的鸟儿被关在雕花笼里静默不鸣,卫王以一草茎相逗,鸟儿仍是不鸣。卫王转身,对着跪坐一旁默默看着的宣姜道:“此鸟虚有其表,三日不鸣。他日寡人为夫人再寻一只。”    宣姜正欲答话,只见一身玄衣的公子朔正大步进殿,跪坐在自己对面,一言不发。    或是年纪最小的缘故,公子朔自幼便深为卫王与宣姜所宠溺,小有聪慧却热衷权势,只为自己的辈分所碍,因此为人狡诈阴鸷。对待下人也与太子伋、公子寿不同,酷烈乖戾。只在卫王与宣姜面前奉迎讨好。这种趋势随着公子朔年纪渐长反而越发严重。    见到儿子这般不同于往常,卫王问道:“朔儿,何人惹你不快?”    公子朔支吾一番,终是道:“今日孩儿至太子宫中为太子贺寿,众人酒醉陆续离开,客渐稀时,只余孩儿与哥哥。孩儿正欲与哥哥一同回宫之际,却听到太子酒醉胡言。太子、太子竟唤孩儿为子。孩儿和哥哥大骇,正欲分辩,太子竟言:‘汝母原是我妻,父王既娶,本无碍。然来日,父王终将卫国江山,及汝母一并交于我手。正如我母之于父王。既如此,汝自是我之子。’”    卫王听到这里,拍案而起,怒骂太子伋不孝。    宣姜为卫王顺气,瞥了公子朔一眼,道:“此言非虚?”    公子朔面容肃穆,回道:“孩儿所言,字字属实。”    卫王怒不可遏,叫起了姬伋的乳名,骂道:“急子不孝甚已,废之不为过。”    宣姜道:“朔儿,依你方才所言,寿儿亦在堂中,现在何处?”    公子朔一愣,道:“孩儿不知,只是哥哥与太子交好,怕是会为太子遮掩……”    宣姜道:“寿儿虽自幼与太子交好,但他的性子我是知晓的。黑白颠倒之事断不会做。”    卫王思忖后,亦道:“夫人所言甚是,来人,传公子寿。”寺人应诺而出。    未几,公子寿至。    宣姜将公子朔所言转述一遍。    末了,公子寿摇头道:“太子不曾言此等大逆不道之语。”    宣姜道:“你退下罢。”    卫王却在一旁不语,许久,才站起身来,面如凝铁。四    卫王及仆从行至夷姜宫中,夷姜大喜,行礼道:“大王今日至妾处,妾喜不自胜,未能及时相迎,望王勿怪。”    卫王只冷冷瞥了夷姜一眼,便道:“今日急子……”    听到卫王唤姬伋乳名,夷姜忙接道:“今日急子生辰,妾未料及大王来妾宫中探望……”    卫王打断她:“今日急子于宴中出言不逊,你身为其母,应当善加教导,而非挑唆事端。日后再犯,寡人必易太子之位!”    徒余夷姜立于殿中。    夷姜唤来婢女,道:“今日之事,你去探听一下。”    婢女应诺后,离开夷姜的寝殿。    待到婢女回殿对夷姜言尽当日情形之时,夷姜以手撑额,无奈叹道:“大王终究还是信不过我们母子。自新台之后,他便一直对急子心有芥蒂。宣姜与我同为夫人,但出身不同,胸臆自然难平。如今,恐怕是容不下我了。我们母子,无错便是有错,分辩更是错上加错……怕是连急子的太子之位,也将不保。他生性温柔敦厚,但为一国太子,必须狠心。”    婢女张口道:“夫人……”    夷姜摇摇头,对婢女道:“你先退下,我倦了。”    “诺。”    翌日,卫王宫中传出夷姜自缢而死的消息,太子伋悲痛不已,亲自为生母入殓。    公子寿前来吊唁,却为太子伋所止。    太子伋为母守孝,闭门谢客。    其间,卫宫婢子寺人间暗自流传一种说法:太子伋因其生母亡故,言行疯癫。曾于东宫中言来日继位之时,便是宣姜母子必死之期。但也有人怀疑,这是某些心怀不轨之徒,趁太子守孝之时散布谣言,欲离间卫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五    卫王听说了宫中流言,不由更加疑心姬伋。加之公子朔日复一日有意无意的离间,连宣姜都相信了宫中传言,对卫王言及。终于有一日,卫王决心伏兵杀掉太子伋。    太子伋受符节,奉王命出使齐国,商讨伐纪。    临行之日,卫人聚集于河畔,为姬伋送行,公子寿亦在场,姬伋却不发一言。    公子寿目送姬伋乘舟,渐行渐远。    然而,这不过是卫王为杀姬伋而设下的圈套。    数日后,公子寿回到卫宫,却有一黄衣侍女跌跌撞撞,几乎便要撞向公子寿。    公子寿一眼认出,那黄衣侍女是他的亲弟弟——公子朔身边的婢女。        “蕙儿,何事如此慌张?”    那名为蕙儿的侍女见冲撞了贵人,连忙跪下,告罪道:“奴婢失礼。实是因方才听公子朔谈及、谈及……”蕙儿忽然神色躲闪了起来,又向公子寿跪前一步。    公子寿伸手微蹲,似要拉她起来。    只听得蕙儿在他耳边悄声道:“大王于莘地设伏,将诛杀太子!奴婢大兄亦随太子出使,为太子侍卫,奴婢……”    公子寿已将她扶起,笑道:“不过是因小事惹怒了朔儿,不必在意。”    公子寿对身边的卫宫人道:“你们先送蕙儿姑娘回去。”    蕙儿神色焦虑,看向公子寿。    公子寿笑道:“不必忧心,此事自会解决。”
    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19
    六    “命船夫不计一切,疾行,务必赶在太子到达莘地之前截住太子!”一叶扁舟中,公子寿命令道,脸上没有了半分先前与蕙儿交谈时的从容,取而代之的,尽是焦急与不安。    小舟彻夜疾行,终是在天亮之前追上了姬伋的木舟。    姬伋正在舟中独酌,神色寂寥,面容苍白。    或许,这就是离国去家之人的愁绪。    卫王的疏离与淡漠,他又怎么看不出来?    让他出使齐国,或许根本就是个借口罢了。    他隔着竹窗眺望东方。那是日出的方向,亦是齐国的方向。    公子寿进入小舟之时,所见的,便是这么一幅景象:    半醉的姬伋伏于身前的案几上,睁开朦胧的睡眼,对公子寿道:“姬寿,你怎么来了?”    “我来陪你饮一盅。”公子寿给自己斟上酒,“太子哥哥,你离去之时,还未喝一杯我的送行酒。”    语毕,公子寿把头一昂,一饮而尽。    姬伋忽然开始苦笑:“何必?你我之间,早已隔了一条人命。”    饶是心中诧异,姬寿仍平静地抬起眼看他,等着他的解释。    “你可知,我母亲在自缢之前,给我留下了什么口信?”    姬寿替姬伋也斟满了一杯,道:“寿不知,亦不愿知。”    “呵。”    姬寿道:“不论如何,还请太子哥哥饮寿这一杯送行酒。自此以后,寿与太子殿下各尽其能。即使,殊途陌路。”    姬伋又笑,拊掌道:“好。”端过面前的杯盏,如先前的姬寿一般一饮而尽。不久,眼前的影像开始模糊重叠,姬伋伏倒于案几时,看见姬寿的面容,竟像是幼时的一般天真。    姬寿微笑看着,用极轻极轻的语调道:“哥哥,珍重。”齐国 莘地    昏暝的天色中,一叶小舟渐渐靠岸,岸边齐膝高的杂草丛似乎蛰伏着什么,压抑而躁动。    待小舟完全靠岸,一位华服公子手持以牦尾作装饰的竹节,自舟头而下。他身形颀长,风姿卓然,与传言中卫太子姬伋别无二致。    数十名黑衣刺客不由分说,一哄而上。未几,便刺死了那华服公子。七    小舟中,姬伋悠悠转醒,手抚了抚额,望着窗外的天色,向身边的侍卫皱眉问道:“我睡了几时了?”    侍卫回道:“太子殿下一直睡不安稳,未曾有多少时辰。”语毕,从袖中取出一帛书递与姬伋,道:“公子寿嘱托在下,待太子殿下您醒后必定将此帛书亲手递与您手中。”    姬伋连忙展开帛书,粗粗览过后,疾声喝到:“快令船夫调转方向!”侍卫不解,道:“为何?公子寿要求我等带太子殿下您离开卫国,亦不要去齐国……”    “违本太子之命者,诛!”姬伋面色焦急,还第一次用自己的身份压人,和平日里他那温柔敦厚的太子形象大相径庭。    但训练有素的侍卫虽然不解,却依然称诺。    快到莘地时,姬伋又忽然对众人道:“如若不错,诸位应都是会凫水的。”众人讷讷,有人答道:“自然,此行多是水路,未免不测,舟上诸位皆会凫水。”姬伋忽然露出了一抹在众人看来古怪的微笑。他道:“甚好,既如此,诸位请自行游回卫国!”    众人皆是一惊,为太子的性情大变深感疑惑。但想到此前丧母,表现得与公子寿决裂的模样,而今日公子寿来访,又可能刺激了太子。那句“违本太子之命者,诛!”言犹在耳,便都只好从命。    那名先前交付帛书的侍卫却开始后悔起自己的行为来。打量着姬伋的神色,试探地道:“我等领命护持太子,不敢自回卫国。”    姬伋冷笑:“不听我命,胆敢自专的侍卫,我为何要与之同行?”    侍卫顿时语塞,却还是道:“太子的安危,乃国之大事,我等不敢不小心行事。”     姬伋却是邪睨他一眼,道:“不必,齐王派来的侍卫在莘地待我,两国结盟之时,齐王不会加害与我。”    侍卫还欲分说,即将出口的话却被横在颈间的一柄长剑透出的凉气堵住了。    众人见太子发怒,不敢再多嘴,于是纷纷行礼,对姬伋道:“我等依太子之命,先行回卫。太子万事小心。”    初春的河水依然刺骨,但众人想到太子身上的寒意,却是不敢回头。    太子不会以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恐怕这次是真的发怒,才让他们从冰冷的河水中游回,以示惩戒。看来太子的性情,真似宫中所传的那般大变了。    众人一个接一个地跳进河水之中,只剩下姬伋独立舟头。    天边太阳渐渐升起,日光拉长他在小舟上的影子,静默无声。    数日后,前往卫宫复命的刺客被当庭杖毙。传闻,当日刺客的匣子里,装着两个人头。    夫人宣姜闻之,昏厥于寝殿中。    次年,卫王薨,史称卫宣公。    宣王传其位于公子朔,史称卫惠公。    卫惠公继位后,左、右公子拥立太子伋同母弟公子黔牟为国君,史称卫君黔牟,惠公出奔齐国。    八年后,卫惠公回国复位,卫君黔牟逃至周朝。    二子死后,卫国政权几经更迭,大浪淘沙。曾经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很多,而人们记住的,却是乘舟远去的二子。
    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19
    已经完结了:)
    回复
  • 酱

    LV1 2016-10-20
    历史小说,作者好功底!

    i59****400:已经完结了:)

    回复
  • 岁月神偷

    岁月神偷

    LV1 2016-10-21
    改编得不错!
    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22
    谢谢评价:)

    岁月神偷:改编得不错!

    回复
  • i59****400

    i59****400

    楼主 LV1 2016-10-22
    你的文采更棒!

    酱:历史小说,作者好功底!

    回复
  • 君安

    君安

    LV1 2016-10-23
    写的好好,文采真好!加油哦(^O^)
    回复
  • 莱莱

    莱莱

    LV3 2016-10-28
    加油加油 (^▽^)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