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箫逸尘

箫逸尘

LV22 2016-08-11
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没有吸引力,也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耐心,而是在于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个人不同意且觉得有误导。
仅以我所看篇幅做一些评价
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相对高的价值的,使之于读者阅读之后茅塞顿开,面对困惑能豁然开朗。作者强调了“心”的作用,放下与执迷。用多重角度阐述了不同的选择得到的不同结果,宣扬崇善、节欲、佛法、因果。这些东西不管是从信仰出发,还是从价值观出发都具有相对高的营养。
但是作者却说“一切来自于心”,“人生的是苦是乐并不由外界决定”还举了一个“乐观”与“悲观”的故事为例。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一切的情绪皆来自于外部的环境,乐观之所以是乐观是因为从小的环境造就了他乐观的心态,假如从小就将他放入一个悲哀的环境一直到大,他还能如此的乐观吗?我想答案是明确的,听过狼孩故事的朋友就知道,身为人类的狼孩却只能做一只狼。不是他笨,也不是他有问题,而是在于他的环境与经历。
  • 箫逸尘

    箫逸尘

    楼主 LV22 2016-08-11
    把所有因素归结于“内心”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是形而上学的!心灵的转变往往是环境的转变所引起的,物质具有绝对性,意识具有相对性。物质决定意识(人本身也是物质的)人们的想法来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源于客观世界,然后再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性格与心理,可见内心的变化,情绪的波动,性格的形成都是深受客观世界的影响。
    “心”是奇妙的。没有人可以否定“心学”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并不能因为它有意义,就非理性的将之夸大,认为人生的一切只与内心有关,一切的改变就是内心的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非但不能让自己超凡脱俗走出困境,反而会陷入新的困境或者更深的困境。
    所以,最佳的改变是心内与心外,意识与物质的相互。
    回复
  • 刘伟

    刘伟

    LV3 2016-08-11
    悲观和乐观难道不仅是环境和遭遇,更像是一定时期内人心理的一种表像吧!
    回复
  • 箫逸尘

    箫逸尘

    楼主 LV22 2016-08-11
    嗯。有时候人们的确会在那么几日里感觉到惆怅,这或许与身体内的分泌有关。(当然还有潜意识方面的因素,而潜意识更多的是记忆与情绪化的)可以说那时候是悲观的,而引起这悲观的原因,自然是身体内部物质的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环境,从而影响到心情这也是物质方面的原因,换言之这正是微观上的环境因素影响。

    刘伟:悲观和乐观难道不仅是环境和遭遇,更像是一定时期内人心理的一种表像吧!

    回复
  • soul

    soul

    LV3 2016-08-12
    这种说法比较现实~人~事~物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内心的想法~人本身就属于物质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回复
  • 碧海尘

    碧海尘

    LV13 2020-01-22
    我只想说唯心的心与佛法所云的心不是一个心。
    回复
  • 箫逸尘

    箫逸尘

    楼主 LV22 2020-01-26
    唯心是哲学里的一个观点,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佛法里的心与这里有区别,当然也存在联系!

    碧海尘:我只想说唯心的心与佛法所云的心不是一个心。

    回复
  • 箫逸尘

    箫逸尘

    楼主 LV22 2021-01-24
    所有变动,都在规律之中。

    清风徐来: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也有所谓出淤泥而不染。人生有些事确实是由环境决定的,然而读书学习的意义就在于人心即人的思想认知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坚守自我是很艰难的,所以像佛祖一般的智者总是难能可贵的

    回复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