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帽子小姐

帽子小姐

LV13 VIP 3个月前

一本英国社会观察随笔。
前几篇写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重塑以及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充满生动的细节和天真的冲劲,加上诙谐的自嘲,就像置身英国灰蒙蒙的天空下,望向远方,那里有大片的绿荫,灰心丧气就都转瞬即逝,我很喜欢。
写多元社会和基层生态系统的两篇也好。前者看似五花八门、无有不包容,肤色、口音、取向……然而,主流从不需要去发声、争取、抗议、游行,这些都证明他们只是被排斥在主流以外的少之又少的群体,他们被看见或被忽视,都是主流的刻意为之,端端只看当时当地需要他们起到如何作用;而后者则在基层乡土起到了稳定安抚团结向心的作用,遍布各乡镇的图书馆、音乐厅、救助机构、组织活动……这些工作因地制宜,有历史传承、有管理制度、由志愿者组织,形成之初只是出于对家乡的爱和希望传统得以延续的愿望自发而成,发展至今起到了我们街道办事处的作用,却又比街道办多了代际相传的默契和带有传统光环的荣誉感。
后面几篇不谈立场,只说作者能看到分配不公,敢为穷人发声,是应当赞扬的,只是她还是年轻了,一腔抱负理想浪漫。现状如此糟糕,并不是换个上层就能解决问题那么简单,应当想到,现有制度彻底转向反面,也会导致某一群体的颓败没落。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社会理应具有强大的自愈和自制力,只要制度留下的空白,社会力量会以最合适的姿态予以填充,上层制度和社会姿态相互平衡,人民就能安居乐业,现在的问题是严重的不平衡,结合许倬云先生的作品看,问题的关键不是制度和结构,而是人心。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